一、培养目标
本专业面向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与服务行业,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、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,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,具备较强科学文化素养和数字素养,系统掌握新能源汽车相关知识与核心技术,能够胜任新能源汽车整车及零部件装调、质量检验、生产管理、试验检测、维修服务等岗位的高技能人才。毕业生应具备职业综合素质、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,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域急需的高素质、高技能技术人才。
二、专业特色
1.面向新能源产业,紧贴行业变革前沿
依托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趋势,专业课程与比亚迪、蔚来、吉利等头部新能源车企深度对接,聚焦智能电驱、动力电池、智能控制、车联网等新技术,形成与传统汽车技术迥然不同的产业特色,全面提升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感知和适应能力。
2.绿色智能导向,赋能双碳与智能制造转型
课程体系深入融合绿色制造、节能环保、新能源动力系统、智能驾驶辅助等内容,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,培养具备新能源技术与智能网联汽车复合能力的高技能人才,满足国家绿色转型和智能升级需求。
3.场景化实训,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
依托校企共建新能源整车与动力电池实训基地,仿真新能源汽车生产、检测、维护等核心岗位实际场景。引入企业真实生产线与检测流程,让学生从整车设计到售后维护全流程实践,强化“能上岗、敢创新”的实战能力。
4.智能网联融合,打造多技术复合型人才
结合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“双主线”发展方向,强化智能控制系统、车载网络、动力电池管理、自动驾驶基础等复合课程,提升学生跨界集成创新能力,满足未来智能出行行业多岗位需求。
5.“产教赛”三位一体,直通未来产业岗位
以新能源车技能大赛、智能网联技术竞赛为牵引,建设“企业导师+竞赛教练+专业教师”联合育人团队,贯穿企业项目实践、技能训练与岗位实习,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,毕业即具就业与创新“双能力”。
三、核心课程
本专业核心课程体系涵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关键技术与实用技能,突出理论与实践结合,主要包括以下八门课程:
1.汽车电工电子
系统讲授汽车基础电路理论、电子元器件及其在新能源汽车中的典型应用,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。
2.汽车机械基础
介绍汽车机械结构、运动原理及传动装置等内容,提升机械素养,支撑整车及零部件理解与设计。
3.汽车构造
全面解析汽车主要系统(如底盘、车身、动力系统等)的构造和工作原理,为深入学习新能源汽车打好基础。
4.汽车电器与电控技术
重点讲授新能源汽车电器系统、电控单元、整车电气网络架构与控制策略,培养学生电控技术能力。
5.面向对象程序设计
结合新能源汽车智能化发展,介绍程序设计基础及面向对象思想,提升学生数字素养与编程能力。
6.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检测与维修
讲解混合动力汽车动力系统结构、运行机理、检测与维修技术,强化故障诊断和维修实操能力。
7.动力电池及能量管理技术
深入学习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类型、结构、性能、管理系统及维护方法,关注电池安全与能效提升。
8.驱动电机及控制技术
系统讲授新能源汽车驱动电机的结构原理、控制方法、调试与维护技术,突出电驱系统实用能力。
四、师资力量
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、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,现有专任教师13名,其中教授2名、副教授2名,4人具有博士学位,所有教师均为研究生学历,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教学经验。
教师团队中不乏具有行业经验的双师型教师,他们将学术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,确保教学内容紧跟行业前沿发展。学校还与行业专家合作开展教学与实践指导,通过开设专题讲座、企业项目实训等方式,拓宽学生的视野,提升其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,为培养应用型高素质人才提供坚实保障。